当暑假的蝉鸣渐歇,开学的钟声已在耳畔回响。
对于孩子们来说,最难的莫过于尽快调试好心理状态,更适应学校的学习、生活节奏。为此,沪上部分社会组织纷纷行动,创新打造了一批巧思满满的公益课程。
昨天,开元小学的教室里暖意融融,一场专为小学生定制的 “心理调整课” 如约而至。课堂上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,却藏着认知心理学的专业逻辑。这堂课程由宁聚童心项目中融证券输送,帮助孩子们跨越 “开学适应期”。
课上“趣” 互动,心里 “易” 适应
“暑假里能睡到大太阳晒屁股,开学要早起中融证券,是不是有点舍不得呀?” 课堂开场,讲师的一句话就戳中了孩子们的小心思。
面对孩子们的真实困惑,讲师并没有提起“认知负荷理论”“精细化加工” 这些专业术语,反而把抽象的心理学逻辑变成看得见、玩得到的小游戏。讲到如何让知识记得更牢时,讲师拿出卡通生字卡片。“大家看,‘松’和‘柏’都有‘木’字旁,就像住在同一个小房子里,把长得像的知识放一起,记起来就不费劲啦!” 一场 “知识找家” 的互动体验下来,孩子们不仅快速掌握了分类记忆的方法,还争先恐后地分享新发现。
最让孩子们心动的是“心情调色盘” 环节。讲师拿出彩色卡片。“红色是开心,蓝色是小烦恼,你们现在是什么颜色呀?” 听到有孩子说 “担心作业写不好,是浅蓝色”,讲师立刻教大家 “拉伸小妙招”,还和孩子们约定 “每天定个小目标,比如认真听一节课,完成了就给自己点个赞”。没有复杂的心理学术语,却用最贴近孩子的方式,帮他们调整好了开学心态。
下课铃响时,不少孩子拉着讲师的手问:“下次还能玩这样的游戏吗?” 一堂充满温度的心理课,就这样在孩子们的期待中结束。
多元内容中融证券,织就成长网
如此生动的活动仅是宁聚童心项目的一个片段。自今年7月1日启动以来,该项目在长宁区华阳、江苏、新华、天山、周家桥五个街道多点开花,用一系列相互联动的活动,为孩子们的暑假编织了一张 “成长网”。
七类讲座不是孤立的 “知识点”,而是相互关联的 “知识串”。沪语教学讲座就巧妙地和爱国红色教育联动,讲师带着孩子们用沪语讲述 “共产党在上海的故事”—— 从石库门里的初心,到弄堂里的革命印记,孩子们在学说 “上海闲话” 的同时,也把红色记忆刻进了心里。“用沪语讲红色故事,感觉和革命先辈离得更近了!” 参加活动的孩子这样说。
除此之外,百科知识讲座为孩子们打开认知大门,未成年人心理教育讲座帮他们疏导情绪,青春期讲座解答成长困惑,校园反霸凌讲座教他们保护自己,法制教育讲座树立规则意识。19场讲座层层递进,场场爆满。家长们反馈:“孩子听完不仅长知识,还更懂道理了。”
专业团队,护航成长路
暑期的精彩还在回味,宁聚童心项目的全年规划已重磅发布。今年7月1日起至明年6月30日,该项目将继续深耕长宁区五个街道,计划开展35场讲座、30场手工、15场户外研学、75次个案走访,为孩子们打造全年不中断的成长支持。
更值得期待的是,开学后项目将开启“校社联动” 新模式。此次与开元小学的合作只是起点,未来还将携手更多学校,整合校园教育资源与社区服务力量,打造“学校+社区”双阵地。比如,将讲座内容与学校课程衔接,让知识学习更系统;把手工、研学活动搬进学校,丰富校园生活;针对校园特殊儿童,提供更精准的个案帮扶,真正实现 “校社同心,护航成长”。
据了解,该项目由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,在长宁区民政局指导下,上海童初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始终以专业性为导向,组建了由心理咨询师、社工、政法工作者、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化团队。从活动设计到落地执行,从个案帮扶到资源整合,团队始终以未成年人需求为核心,用专业力量为项目保驾护航。
宁聚童心项目,不是一场场孤立的活动,而是一份持续的成长陪伴。从暑期的多元联动,到新学期的校社携手,从专业团队的保驾护航,到对每个孩子的用心守护,项目正以实际行动,为特殊儿童的生活建设添砖加瓦,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亮明灯。
E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